读史读政治

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是大师钱穆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演讲合集, 很薄,才160页,我特么感觉很多书是那么的厚颜无耻。16块大洋,真是暴殄天物。为此,我认认真真的看了2周多的时间。

大师演讲了五个朝代(汉、唐、宋、明、清)的政治制度,分别从政府组织(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)、选举制度、经济制度、兵役制度四个大方面,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中国具有代表性朝代的政治制度。虽然政治制度不是每一个人都感兴趣,但是这书至少在几个方面,值得翻看。

历史知识

中国历史实在久远的可以,所以电视剧里的宫廷剧简直泛滥成灾,于是各种历史知识之欠缺,简直就是罄竹难书。如果那些编辑看过此书,也就不会闹那么多笑话了。

书里面讲了很多历史知识,比如在汉代里面,讲了三公、九卿各自指什么,具体负责的职位是什么,是由前面朝代的哪些职位演化过来的。比如位列三公的丞相是最高的行政长官,而太尉就是武官首长了。像这类的知识性介绍比比皆是。

除了知识性的介绍,还对一些历史知识,抽丝剥茧,追根究底,娓娓道来,看完之后,你才发现,原来如此。比如丞相为什么又称宰相呢?原来

一、在封建时代,贵族家庭最重要的事是祭祀,而祭祀最重要的是宰杀牲牛,于是当时替天子诸侯等贵族共卿管家的都称宰。
二、在封建时代,在内管家称宰,出外副官称相,所以宰相到汉代,宰相即要管国家政务,还要管皇帝的家务

还有就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变化之描述,比如汉代是宰相,到唐代变成了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了,宋代就一个中书省了,明代成了六部尚书,清代则是军机处等等。通过政府组织结构之变化,可以看出历朝历代之政治面貌,也就会知道宋代为什么那么弱,明清两代皇帝为什么更加独裁。

历史形态

以前说起中国的各朝各代,实在薄陋的可以,其实想想,中国那么大,如果历朝里的就只剩下皇帝、后宫、朝臣,支撑得住这个国家吗?所以说,看了本书之后,历朝历代之形态已不是细柳扶风,而是体态丰满了。

书中讲述了很多关系,比如皇权与相权之对立发展之关系,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(我们现在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,不提也罢),军队制度与朝代更替之关系,历朝历代税收如何影响底层的农民。总之,看完此书之后,你会发现历史存在感突然充实了起来,也会发现今天之中国,似乎某些部分也在历史中有迹可寻。

历史态度

钱穆大师一定对当时很多人抨击中国朝代之专制黑暗极其不满,于是才会洋洋洒洒了连续了五次2小时的演讲。在前言中,也提出“历史意见”与“时代意见”之说。通篇不时驳斥不研究历史,而一棒子打死历史之观点,并不时提出自己的观点:各种制度有其存在之原因,不能因为其某一方面之缺陷,而全盘否定;任何一种制度之出现,都有时代之原因,而任何好的制度,如果不因时而变,过了两三百年,也会成为坏制度,阻碍发展,但不能因为成为坏制度,而不见其出现时之优点。

对待这种对待历史之态度,很值得学习。我们对太多事情有太简单的看法,最悲催的是,这些看法还不是你自己的,是你从别人那里偷来的,没错,就是偷来的,你压根儿没仔细推敲,辩证过这些想法,并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正确的。反对这种看法的,就是xxx,真是悲哀也。

士大夫

钱穆大师是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代表,看他对清朝那种不屑一顾的看法,就知道了。所以说他的学识,研究还是传统士大夫的学识,研究。所以虽然觉得这本书从很多角度都值得看,但毕竟是一家之言,不能无条件全部接受,也不可无条件全部拒绝。

但是,大师知识之渊博,可叹!